1966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外语系英语专业。1979年起从事文学翻译,先后翻译出版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小说《人树》、《树叶裙》、自传《镜中瑕疵》,以及其他澳大利亚作家的作品共计20部,他就是悉尼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兼职教授,资深翻译家李尧教授。2019年5月30日到6月2日,应我校邀请,李尧老师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外国语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老师和学生进行授课和讲座,李尧老师以其丰富的文学翻译实践经验、独到的翻译见解和对翻译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对我校师生的翻译实践和学术研究均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时间回到1964年,当时的李尧是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英语专业读大二的一名学生。他很喜欢读书、写作、翻译。虽然那时资源匮乏,但是李尧还是找到了赋予他英语知识的“宝地”。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去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的图书馆汲取书籍和知识的营养。内师大的图书馆就像浩瀚大海中的一艘油轮,给了他充分的休息与补给。在内师大图书馆了他接触到了许多好书,其中就有李老师翻译的第二本书《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20世纪80年代,初入文学翻译领域的李尧老师很茫然,不知道路在何处,因为生活在内蒙古,条件比较差,李老师面临着许多外地人想象不到的困难。李老师比喻说:“当时周围的环境,几乎是在荒漠中开启一份事业。”所以李老师拿到一本书就当宝贝一样翻译,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李老师接触了翻译澳大利亚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的《人树》(the Tree of Man)。1984年,李尧老师开始翻译《人树》,自此走上了翻译澳大利亚文学的这条道路。40年来,李老师一直辛勤的翻译澳大利亚文学,为澳大利亚的文学走向中国,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73岁高龄的李尧老师仍然秉持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理念,他也经常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挂在嘴边:“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对于自己的母校——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李尧老师这样说:“在我的心目中,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是我心中的圣地,对我而言它给了我知识、理想,所以我很感谢这个学校,如果没有这所学校,我也没有现在的发展。”李尧老师也教导翻译专业的学生们说:“儿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对于母校也应该如此。既然来到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就要在这里好好学习。”
李老师面向内师大翻译硕士笔译专业同学们的课程——澳大利亚文学名著翻译共12节课,每节课对同学们来说都是“干货满满”,课下,李老师对每一位同学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批改、讲评。12次的课程和作业后,同学们都发现自己的文学翻译功底得到了提升。李老师课上经常告诫同学们要多读书,多读中英文学原著,夯实双语基础。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老师的这些话,让同学们在翻译道路向前的步履更加坚定。20年前,李老师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就这样风雨兼程》,20年后,李老师也一直身体力行的证明着,他一直为了翻译“风雨兼程”,兼程并快乐着。
时光鎏金,岁月如梭。春满江山绿满园,桃李争春露笑颜。东西南北春常在,唯有师恩留心间,感恩相遇,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