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院组团赴德国参加第十六届国际东亚科技史国际会议

发布日期:2023-09-05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3821-25日,第十六届国际东亚科技史会议(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East Asia)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召开,我院18名师生参加会议并进行报告。

国际东亚科技史会议是国际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史学会(ISHEASTM)下唯一的一个系列学术会始于1982在比利时鲁汶大学举办第一届中国科学史国际会议(ICHSC”。在鲁汶之后,又召开了五次中国科学史国际会议(1983年香港大学1984年北京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986澳大利亚悉尼大学1988年圣地亚哥美国加州大学1990英国剑桥大学1990年剑桥会议期间国际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史学会成立。之后相继在日本京都大学(1993)、韩国国立首尔大学(1996)、国立新加坡大学(1999)、上海交通大学(2002)、德国慕尼黑大学(2005)、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00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15韩国全北大学(2019成功举办。该会议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展示和讨论有关东亚从古代到现代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史的最新研究。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已经成为19世纪以来全球知识的一部分,其历史研究也成为全球知识发展的一部分动力。

本次会议是在国际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史学会(ISHEASTM)的支持下,由法兰克福歌德大学承办。危机与纠葛保持科学界之间的合作和联系,探索历史先例,跳出思维和行动主题,旨在确定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史上能够公正应对时代挑战的新方法。

本次会议分为大会报告、专题讨论会和个人报告两形式,专题报告包括欧洲与明清科技间的知识转移、中欧动物药物的物质成分比较、水资源史、海洋学史和海洋贸易研究、中国古代材料发展的新研究、中国医学史上作为概念工具的认知体例、如何解释现代韩国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等62个议题;个人报告包括东亚数学传统、公共卫生问题、近代科学交流、现代科学学科的出现、历法与天文学、20世纪前东西方科技知识的流通、中国帝制晚期的科学、医学和自然哲学等46个议题。

我院师生共组织了4个专题讨论会,报告了18篇论文:

郭世荣教授组织中国算盘的知识体系与文化功能研究专题讨论会,博士研究生包丽丽参与报告;

聂馥玲教授受会议组织委员会邀请组织明清时期近代中西文化科学交流的冲突与复杂性研究专题讨论会,博士研究生杨诗敏参与报告;

我校科技处处长咏梅研究员组织丝绸之路技术交流研究专题讨论会教师宝锁、博士研究生贾洁萍、石可和张中原参汇报;


吴燕教授和陈志辉教授受会议组织委员会邀请组织近代早期亚欧科技文明互鉴互渗研究专题讨论会

我院青年教师刘超在现代科学学科的出现个人报告中进行了分享;张晓雪在现代东亚的科学交流个人报告中进行了汇报。

我院博士研究生包萨仁娜在科普研究个人报告中进行了分享;斯琴在民族医学及其跨国实践个人报告中进行了汇报;乌柴夫在中国的植物学和蚕桑个人报告中进行了汇报;硕士研究生田雨鑫在东亚天文数据的现代应用个人报告中进行了分享;温常菲在中国科学史学个人报告中进行了汇报。

18E1E

我院师生参加本次会议,对发展科学技术史研究、推动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进一步加快和提升了科学技术史学科双一流建设稳定发展的步伐。此外,第十届国际东亚科技史会议将由我院承办,此次参会,也为下一届会议的圆满举行作出了充分准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