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为,院士,博士生导师。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85年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200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5-1988年,在美国The John Hopkins 大学天文物理系人客座教授。1990年任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磁学与磁性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目前主要开展纳米材料磁性的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应用磁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颗粒学会超微颗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颗粒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国家磁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大学应用磁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子课题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 石油大学(华东),西安交通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兼职教授等职,以及“磁性材料与器件”、“功能材料”、“中国粉体技术”等刊物编委。编著《铁氧体》等书 (含合编)10本,与科研组成员一起发表SCI论文450余篇,被2600余篇SCI论文引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200余篇论文,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部级二等奖4项等,均为第一完成人。200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久兴, 博士, 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199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至今在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工作,历任教授(1997-)、博士生导师(1998-)、材料学院院长(2001-2004),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0-2009),现任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2014-至今)等职。2001年在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作高级访问学者,从事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机理与新材料研究。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功能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常务理事;“功能材料”、“材料导报”、“无机材料学报”刊物编委,中国侨联特聘专家等职。1997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2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是2004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5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和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的带头人,2010年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高层次人才,2014年内蒙古“草原英才”柔性引进人才。长期从事新型功能材料和金属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研究与开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电子阴极材料、金属纳米材料、热电能源材料、硬质合金材料、难熔金属材料、溅射靶材、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等。集成创新建立了国内唯一、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集金属纳米粉末制备与SPS烧结一体化的研发平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国家863、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教育部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0余项。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被SCI收录90余篇。在Adv. Mater. 、Appl. Phys. Lett. 和Phys. Rev. B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5项, 其中授权专利15项, 申请或公开发明专利10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已培养毕业博士生20人,硕士生40人。重点实验室稀土功能材料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E. Brück,博士,教授。1986年毕业于德国科隆大学物理系。1991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获得博士学位。导师是P.F. de Chatel and F.R. de Boer。1986年阿姆斯特丹大学物理实验室研究助教。1991年在CMR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博士后。1992年荷兰范德瓦耳斯-范德瓦耳斯塞曼研究所科研成员。1999评为副教授(UHD)。199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范德瓦耳斯-范德瓦耳斯塞曼研究所材料物理组组长。2008年荷兰Delft 技术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教授。E. Brück是荷兰和欧洲物理学会会员,IEEE 磁学学会会员,MMM and Intermag 会议分会主席。国际制冷学会工作组,磁制冷顾问委员会和议程委员会会员。室温磁制冷国际会议科技委员会委员。越南材料科学研究所国际培训顾问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科学顾问和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学术刊物 IEEE trans magn., J. Appl. Phys., J. Alloys and Comp., J. Magn. Magn. Mater., J. Mater. Sci., J. Phys. B, J. Phys. D, Nature, Physica B, Phys. Rev. and Rep. Prog. Phys. 的审稿人,美国能源部阿姆斯实验室材料科学和工程项目的评审员。捷克,德国,瑞士和美国国家基金项目评审员。1998获NWO Pionier Technische Wetenschappen奖。三项荷兰发明专利的发明人。重点实验室磁制冷材料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云国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校长;中国物理学会会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纳米科学技术分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科组组长。1979.09—1986.07内蒙古大学物理系学习;1986.07—2001.03 内蒙古大学物理系教师(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1997.09—2001.07内蒙古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2004.11—2005.05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 2013.04—至今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党委副书记、校长。教学科研: 长期从事本科大学普通物理和物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以及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先后开设过《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量子力学》和《高等数学》等本科基础课程,和《铁磁学理论》、《凝聚态物理学前沿问题》、《群论》、《高等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等研究生专业课程。合作出版教材《基础物理学》(1997年)和英文学术专著《Theories of the Electron-Phonon Interaction and Spin-Waves in the Layered Meterials》(1995年)。早年从事场论大范围拓扑性质和低维可积系统的研究。90年代初期,开始转到凝聚态物理学研究领域专心致力于磁性多层膜材料的理论研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攻强关联电子系统中Heisenberg自旋链模型的磁激发机制和热力学特性。2005年留学回国以后,领导研究组开始在微米纳米科学领域从事微纳米磁性多层膜的力学与磁学性质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攻研究“微纳米巨磁致伸缩微机电系统和自旋阀结构材料中的应力特性”。研究组目前承担着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重大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六项科研项目。多年来,研究组围绕磁性多层膜材料的物理性质等方向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已在Phys. Rev. B, J. Math. Phys., J. Eur. Phys. B, J. Appl. Phy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SCI和EI收录近80篇。获奖情况: 1994年度荣获国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奖(第四届),1996年度荣获首届内蒙古青年科技奖,同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青年”称号;1999年度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基础物理学》“优秀示范课程”奖励和上海宝钢教育奖;2004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荣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同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0年获内蒙古自然科学二等奖。重点实验室功能材料设计与计算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照日格图,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副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曾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两年。主要从事本科生的物理化学方面教学和研究生的教学与论文指导等教学工作;同时进行新型催化材料与多相催化、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天然粘土资源的开发综合应用、光催化、化学史和实验教学研究等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完成各类研究课题19项,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3项,合作编写出版教材一部;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3项研究课题。200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2010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9年获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曾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科学研究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和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杭锦2#土的开发综合利用”获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重大创新成果奖。目前担任主要学术任职有全国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项目评价专家,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组成人员,《工业催化》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化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副理事长,内蒙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学报,自然科学(蒙文)版编辑委员会编委、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编辑委员会编委。曾担任全国大中专(中师)院校蒙古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学科组成员、理工科组组长,内蒙古自治区学位委员会委员等。入选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11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三五工程”首批学术带头人。2003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4年获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奖章,2004年获“全区知识产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获2008年度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4年其部分成果曾获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重大创新成果奖,该研究成果获2009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重点实验室无机纳米材料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特古斯(O.Tegus),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333人才引进工程”首席专家。现任自治区功能材料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198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1985-1986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固体物理助教进修班学习,1990-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修,1998-2000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学者,2003年获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4-200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后。2008-2009年荷兰代尔福特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磁性材料及其应用,包括磁制冷材料及其应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主持2项国家基金项目和一项自治区重点项目和一项科技规划项目,参与两项荷兰王国技术基金项目,3项国家基金项目。荷兰两项专利发明人之一。2002年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题为“过渡金属基室温磁制冷材料”一篇论文,该论文已被引用1000多次。另一篇题为“磁热效应与磁相变”的论文刊登在《Physica B》上,该论文已被引用100余次。出版英文学术专著《新奇磁制冷材料》(2002年)。此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Phys. Rev. Lett., Phys. Rev. X, Appl. Phys. Lett.,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研究论文,美国《应用物理快报》等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2010年被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1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1年被评为自治区“草原英才”,2013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长山(阿苏哈),博士,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无机化学专业,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爱知工业大学,在野上正行教授实验室进行了有关溶胶-凝胶法制备Al2O3、ZrO2等纳米粒子以及Al2O3-SiO2玻璃的研究。1992年考入日本爱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师从野上正行教授,进行了有关溶胶-凝胶法制备含g-Fe2O3的磁性SiO2、含Ge等半导体纳米粒子的SiO2等薄膜的研究,并于1994年获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3月至1999年4月期间,在日本精细陶瓷研究中心(JFCC)进行了有关功能陶瓷材料研究。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期间,在日本大阪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小林光教授,进行了用化学氧化法氧化硅晶片制备SiO2薄膜的研究。2002年11月至2003年4月期间,被日本科学技术事业团(JST)聘为研究员,2003年5月至2005年4月期间,被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聘为特别研究员(博士后研究员),继续从事于上述SiO2薄膜的研究。2005年6月回国后从事于g-Fe2O3、Fe3O4、TiO2等功能纳米材料的研究。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到目前为止,共发表研究论文60 余篇,其中 25篇被SCI核心收录;有13 篇文章的影响因子为2 以上;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目前主持上述3项科研项目;参加1项国际合作项目。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材料与技术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