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文学院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创新团队相继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充分展现了我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廷式<纯常子枝语>61册本考论》刊发于《文艺研究》2023年第3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廷式《纯常子枝语》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简介:《纯常子枝语》是文廷式汇萃一生精力而成的一部学术札记,在近现代学林中屡受称誉。目前,其版本流传最广的当属40册手稿本和据此刻印的40卷刻本,均非最终之定稿足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纯常子枝语》61册本实为《纯常子枝语》版本中最接近定稿足本规模者,为我们揭示了学界企盼已久的《纯常子枝语》分类本的真实面目。61册本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钞录整理分类者,共分9类,计44册;第二部分为以册标题而无分类者,计17册,为未整理之底稿,间有文廷式手稿。两部分皆有文龢等人之批注。61册本包含着丰富的学术信息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不仅为《纯常子枝语》的版本研究和校勘辑佚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材料,也为文氏晚年生平及学术思想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作者简介:陆有富,1983年生,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古典诗词的教学和研究。
《<至正直记>史料意义与文献价值探论》刊发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项目“《静斋至正直记》校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元代文人画论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内容简介:作为元后期最重要的杂记著述,《至正直记》所记屡为后世所援据,甚至引为某一历史事实或文学活动之唯一参证,于闻可观、于史有补。《至正直记》所载之史实细节、典章制度等,提供了真实的社会场景,有助于补充传世文献之不足;其所述之民风世俗、礼仪信仰与社会生活等,生动地体现了特定时期、特定群体对自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态度;《至正直记》大量涉及文人事典、文学事迹与文人交游等,所载佚诗阙篇、谚语俗谣等,诠叙可观,足资参鉴。
作者简介:高林广,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宋元文学与文献的教学和研究。王一格,博士研究生。
《“势实须泽”:<文心雕龙·定势>篇别解》刊发于《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3年总第33卷,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简介:《文心雕龙·定势》篇中的“势”有褒义与贬义之分。从褒义的角度来看,“势”是指自然的趋势,所谓的“定势”是指以自然的文风作为趋势。用刘勰的话说,即作文要做到“势实须泽”,从贬义的角度来看,刘勰指出在当时,“逐奇而失正”作为文风的讹势,仍在继续蔓延。刘勰提出“执正以驭奇”,实为一剂对症之良药。《定势》篇所论,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维,体现了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自成特色的文章学理论,对于中国当代文风的建设以及文学理论的构建有重要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白建忠,1975年生,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古籍整理研究。
《丝路廉吏李恂生平事迹考》刊发于《历史文献研究》2023年总第49辑,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潜夫论》文本的构建与东汉学术的演进研究”的成果之一。
内容简介:历代丝绸之路上涌现出了许多廉洁奉公、正直贤能的官吏,东汉时期的李恂就是其中之一。关于李恂的生平事迹,《后汉书》本传语焉不详,经过考索,可以确定其生卒年的大致时限是公元52年至147年上下;“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各遣子馈粮”一事的时间发生在安帝永初三年(109);李恂任侍御史,持节出使幽州的时间在公元79至87年间;李恂被免去张掖太守的时间是和帝永元二年(90)。通过李恂的人生经历,可看出其廉洁奉公、坚守名节、刚毅果敢的政治品格,他的这些优秀品质,对同乡人王符及其《潜夫论》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作者简介:赵玉龙,1988年生,文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先秦两汉文学与文献研究。
《严哉天人:郝经的天文诗与天官学考论》刊发于《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2023年总第44辑。
内容简介:在以经学为本的郝经看来,“道贯天地人”不仅停留在概念层面,它还应有相应的符号相配,概念层面的三才之道,也应在现实中做到互相映照,略无遗阙。而由《系辞》“天垂象,见吉凶”所申明的天人之义,所蕴含的幽微之机,不仅是传统天官学的思想导源,更是郝经天官学着力发明阐微之处。《郝文忠公陵川文集》中所见《纬亢行》《太白入斗》《长星行》等诗反映郝经自青年时代即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天官学知识系统,并持续对天象进行关注。对这些天文诗进行解读,不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郝经的学术体系和政治观念,也能够从另一个侧面观察元初士人对于天道人事的理解与阐释。
作者简介:马奥远,1990年生,文学博士,讲师。主要致力于元代文学与文献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文学院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创新团队简介
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文学院古籍整理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创新团队以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建设为契机,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中国古典文献学重点学科为依托,发挥科研平台的优势,开展民族地方文献及传统文献、古代通俗类书文献、总集别集文献研究、出土文献及语法研究,不断推进创新,在国内引领本学科发展的方向,使学术研究呈现区域性、体系化特点。团队学缘结构、师资队伍和年龄结构相对均衡合理,已形成相对稳定的规模及风格。现有研究人员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占团队成员约80%;具有博士学位13人,占团队成员约86%。团队旨在通过对古籍的整理、保护和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升自治区古典文献学科的研究水平,助力中国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学术研究的发展。
文字:科技处(社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