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9月26日上午,中日两国天文学专家齐聚美丽的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召开“中国科学院—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研究年度研讨LAMOST和Subaru探索银河系晕结构起源”会议。我校校长云国宏,中国国家天文台博士赵景昆,中国国家天文台博士后Sarah Bird,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薛香香、常江、袁珍及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部分教师、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会上,云国宏致欢迎辞,代表学校向从日本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及与会的两国科研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云国宏高度肯定了近年来中日两国在天文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并为两国之间不断加深的学术交流,特别是基础学科方面的交流感到由衷高兴。他指出,天文学研究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前沿领域,体现了人类的最高智慧,衷心地希望两国科研人员在今后继续加强合作,努力探索创新,不断取得优秀成果,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亚洲人的智慧。其间,云国宏还简要介绍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的基本情况,并真诚地欢迎新的成员加入内师大的研究团队。
国家天文台赵刚介绍了中日项目合作概况。他指出,Subaru望远镜在发现超新星的工作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于半年时间内发现超过1800颗超新星,同时LAMOST光学望远镜在光谱分析方面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二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天文学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出色成果,比如在对富LI超新星观测时,发现了Li含量最高的恒星,超新星通常作为宇宙学标准尺,在研究宇宙起源及演化、限制宇宙学参数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日本国家天文台Aoki作了主题报告,他介绍了目前项目的合作进展情况,并对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学科领域研究取得的飞速发展表示高度肯定。随后,Aoki阐述了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低α晕星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最近LAMOST观测结果,给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这项工作将会对星系机构演化及恒星起源等诸多领域多产生深远的影响。施建荣介绍了基于LAMOST对富Li巨星的项目进展,Suda介绍了双星系统的演化问题以及K、Li核合成过程中的反应与弱反应率。
9月26日下午,围绕星系的运动学及动力学专题,赵景昆、薛香香、Sarah Bird、常江及袁珍等学者分别作了关于恒星星晕动力学及其LAMOST巡天的学术报告。施建荣及陈建军还分享了近期针对LAMOST巡天数据的观测成果。
近年来,中日两国均在天文学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位于美国夏威夷的Subaru望远镜在探索超新星领域时有着不俗的表现,而位于中国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LAMOST(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大视场光谱望远镜,在重元素光谱结构观测分析方面技术领先。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中日天文研究者分享研究成果,加深学术交流,并为未来的天文观测合作,尤其是超新星重元素组成、丰度、以及光谱特性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