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校内要闻

《内蒙古日报》刊发我校教师边建平的文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 : 2022-04-18 点击量:

4月18日,《内蒙古日报》05版刊载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副主任边建平的文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全文如下: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边建平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党的群众工作落地落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要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严格遵照中央试点工作部署要求,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之以恒地推进相关工作落实,在常态化、长效化上下功夫。


作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源地,内蒙古在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融入文明实践建设的全过程,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用实际行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升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亲和力、创造力、凝聚力,共同守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发挥阵地作用,积极开展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要充分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阵地作用,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理论宣讲活动做实、做强、做细,讲清楚“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氛围。要做好顶层设计,管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等文明实践点,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引导群众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形势。要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深入挖掘当地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元素和育人功能,借助草原文艺轻骑兵的流动性和灵活性,推出一批有感染力、影响力,传得开、唱得响的文艺作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充分认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着力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文明实践进社区、到农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涉及精神层面的内容,又涉及物质层面的内容,既要在思想上教育引导,也要在实践中步步推进。要积极营造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更好共居共学共事,更好交往交流交融。在城镇,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积极探索文明实践+基层治理、文明实践+产业发展、文明实践+救济互助等发展路径,鼓励动员社区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丰富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激发社区和谐发展内生动力,真实解决群众困难,让群众在享受看得到、摸得着的利益的同时,增进各民族情感认同,凝聚各民族共同价值基础,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在农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文明实践+农牧民素质提升、文明实践+基层党建等模式,开展科技助农、文化惠民、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通壁垒、规避障碍,努力把文明实践工作融入乡村各项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助力广大乡村呈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


充分发挥志愿者力量,不断优化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形式是志愿服务。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构成多元的志愿服务队伍,发挥党员职工、专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乡贤五老”等各自特长和优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一方面要激励他们争当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模范,自觉地与危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言行作坚决斗争,切实维护好祖国统一这一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好民族团结这一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维护好社会稳定这一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从根本上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要号召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宣讲员,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把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及时带到田间地头、农家炕头、百姓心头。要孵化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看得见、有抓手。在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上开动脑筋,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中最现实、最迫切、最关心的问题,推出一批百姓信得过、用得上、叫得好的项目,推动志愿服务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提升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的吸引力、感召力,既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做到温暖人心、凝聚人心,从而切实把解决群众所需、所盼与提升人民幸福感、推动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为一体。


深入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应始终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重要标准。巩固好、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志愿服务这一“动线”,营造有利于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良好氛围,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