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6日,中方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设立的中国馆正式开幕。之前,中宣部向全国书法家征集“中国馆”和馆内“藏书阁”两个场馆的题字,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李志平教授参选作品与中国当代书法大家欧阳中石先生的题字同时被选中。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中国馆”,李志平题写的楷书“藏书阁”,被翻刻成匾,悬挂场馆门上。同时,李志平书写的行书作品“为人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也被悬挂于中国馆正门两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俄罗斯文化交流的纽带。
上个世纪50年代,李志平的父母支边,举家从北京来到内蒙古工作和生活。1957年,随着父亲被打成右派,家里的厄运便开始了。1964年,父亲又被一桩冤案牵连,被判入狱11年。那时,李志平仅有2岁。同年,母亲工作也被剥夺,她一个人拉扯着7个孩子开始了苦难的征程。从记事起,捡煤渣、拾破烂,跟着母亲扣土坯是他生活的常态。母亲的坚韧、正直和勤劳智慧,面对苦难从不低头的山东人特有的犟劲,也深深地烙印在李志平的灵魂里,以至于50多岁的他,依然保持着事事较真不服输的犟劲,他字画当中常常喜欢用的两枚闲章就是“山东棒子”和“自以为是”。一个在艰苦环境里逐步懂事的孩子,不仅为母亲分担了忧愁,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学习。成绩骄人的李志平,劳动和学习之余喜欢上了书写和绘画。
直到今天,李志平依然清晰地记得大哥将他领进陆福海老师家学习绘画的情景。那时邻居家里的一本36开的字帖,让他好奇无比,喜欢异常。后经邻居大伯的娓娓道来,才知道碑帖是怎么回事,并用从前父亲使用过的两只毛笔,蘸上清水在青砖上有模有样地书写起来。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和不懈努力,李志平一路走到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汉语言文学专业。
1987年春天,受学校委派,李志平参加了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高级管理研修班。在校园里,他经常看到启功先生漫步在林中小道上,身旁总是有青年学子在讨教、在聆听,于是,他也加入其中。只要有启功先生的讲座或各种活动,他都会参与。在那以后,李志平将自己对书法艺术的挚爱转化成一种执着的行为,他博览各种古今书法理论、书法史和书法名家的传记和代表性作品,同时有目的、有选择、有兴趣地临习了大量的经典碑帖,这其中用功最勤的当属颜真卿的各种楷书碑帖。
李志平的楷书是其书法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是出于他对楷书的那份尊重和挚爱。尤其是唐楷的规矩森严、浑厚大气、硬朗安详,更让他从结构中和笔法里感受到了做人的威严和讲究。二是在长期的大学书法教学实践中,所养成的习惯和积累的经验。李志平的行书最初从“兰亭序”入手,因其有深厚的楷书功底,加入对行书长期的临习和体悟,逐渐形成了神采飞扬、结构有序、运笔灵动,极具个性审美特点的艺术品质,他的行书或凝重厚实、或轻盈洒脱、或奇险造次、或从容安详,自然协调浑然一体,从不拖泥带水,故作玄虚。
1988年,李志平率先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政教历史系、中文系、电教系开设大学书法课,从理论到实践,他亲力亲为,将自己的学习书法技巧和学习感悟全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1994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首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开始,他于1998年、2002年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作品广为东南亚华人珍爱和收藏。在紧张的教育和创作之外,李志平不负自己作为一名学者学术担当。从1992年第一篇论文《汉代书法艺术的成就和贡献》的发表到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全文转载,1997年《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科技的交融》被《新华文摘》的转载,李志平在书法教学与书法创作中感悟不断地进行着梳理和提炼,并最终形成个人的艺术思想。20多年来,除了撰写论文以外,先后出版了4本专著,尤其2004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书法艺术》教材,先后为全国几十所高等院校所选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进入2015年,应湖南大学出版社之约,全新版的李志平所著《中国书法》也已在全国各大新华书店上市。另一本全国高校通用教材《设计心理学》也即将付梓。
当李志平从一名莘莘学子华丽转身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七版入口网页一名深受同学们喜欢的教授时,脸上绽放着由衷的欣慰,心中跃动着不尽的感恩,也正是基于这种感恩的心理,才促成了他对艺术教育和创作的一往情深。